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中职网),全国唯一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数字校园

中职网讯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2-12-19
导读: 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意蕴(一)育人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并非技术,而是数字化赋能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职业...

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意蕴

(一)育人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并非技术,而是数字化赋能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不能陷入技术至上的囚笼,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线,一方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技术技能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能力提升需要,完善以校为主、市场参与的数字化资源开发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推动实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变革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应用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

职业教育信息化已经历30余年的发展,大批职业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过一些成绩,却始终没能达到预期。其背后的原因层叠缠绕、十分复杂,有硬件方面设备不成熟、带宽不支持的原因,也有软件方面技术壁垒、信息孤岛、数据割裂、交互受阻的原因,还有人员素质方面认识有偏差、专业力量有欠缺、师生整体素质有差距等原因。这些原因有其合理性,但没有把准职业院校数字化“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应用”根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应秉持“应用”的理念,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以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为牵引,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以应用统领数字化教育各项工作。

(三)资源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资源是组织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根本。职业院校要增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聚集充足数量、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因此,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树立资源为要的理念,盘活存量、拓展增量、提高质量,积极汇聚优质数字化资源。具体来说,盘活存量方面可以从前期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字校园建设等项目中,挖掘梳理沉淀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拓展增量方面既可以紧随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有组织地开发一批优质数字化新资源,也可以推广使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探索跨职业院校、跨省域、跨教育类型、跨国跨洲的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模式,汇聚更多易用好用优质的资源;提高质量方面则需要探索建立校本数字化资源库,完善选用审核机制,根据职业院校专业结构,遴选推荐最新最优的数字化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师差异化教、学生个性化学。

(四)安全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底线

从安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安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数字化的基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理所当然地需要坚守安全底线,我们不能忽略数字化安全的问题,麻痹大意、敷衍塞责,恰恰相反,安全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红线底线,失去安全就好比没有“1”的“10000”,再多的“0”也都没有意义,必须始终绷紧数字化安全这个弦,建立健全“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自主防护,压实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安全责任。相对应的,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数字化安全的困难,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因为实践反复证明,安全问题是可预判、可规避的,只要定期开展网络和数字化安全专项培训、系列活动,强化全员网络和数字化安全意识;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定期监测潜在风险,堵塞安全漏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完成各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就能构筑完善的技术防护体系,从而守住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安全底线。

二、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教育者、学习者和管理者等主体数智化变革

职业院校办学实践的主体包含教育者、学习者和管理者。实践主体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因此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推动各主体全面、根本、颠覆地实现数智化转变。

一要促进教育者由“传授者”向“指导者”转变。英国曾发布过一个预测报告,按照失去岗位的可能性来划分,在300种将受到失业威胁的岗位中,教师排在倒数第2位,被淘汰的可能性是0.43%。可以预见,数字化必将对教育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引导教育者学会做数字化做不到的事,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方面均衡用力,完成由“传授者”向“指导者”的华丽转型。职前培养方面,要实施教育者数字化培养行动,改造职业教育教师学位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等传统培养路径,培养一批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知识框架的教育者。职后培训方面,要实施教育者数字化培训行动,通过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在线培训、教育者个性化培训、教育者微培训、教育者学习共同体等多渠道多路径,持续提升数字化时代教育者的学习、实践、反思与改进能力。

二要适应学习者由“同龄”向“混龄”的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还是把学习者集中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学习一段固定的时间长度,学生基本上一起入学、一起学习、一起毕业,基本上也要一起就业。数字化时代,学习者愈来愈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令学习者的年龄、地域、基础、文化背景等结构都将呈现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从“同龄”变成“混龄”。数字化转型升级要适应未来学习者由“同龄”变“混龄”的趋势,改变大班学习、统一课程、统一难度、统一进度的传统学习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职业教育分析系统,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新型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精准推送的职业教育服务,实现日常职业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定制化。

三要引导管理者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提升管理者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职业院校管理者存在着理念素养与数字化时代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提出的更专业、更科学、更可持续的新要求。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管理者要更多地关注如何调整自我来提高组织整体协作水平,努力改变传统的层级管理体制结构,改变内部管理方式和决策方式,改变组织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及内部协调与控制机制等,打破组织内部传统的等级制度与职能部门间的界限;要努力从单一的行政决策到转为“多方参与、多维联动”下的多方科学决策,从“金字塔”式传统模式转为“扁平化”精简高效的现代管理模式,使职业院校的管理更加自主化、开放化、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遵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二)推动校园、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等客体现代化升级

职业院校办学实践的客体主要有校园、教师、实验实训室等几种类型,办学客体是职业院校办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数字化转型理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室、实验实训室等的现代化升级。一要促进未来校园由集中到泛在。现代学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统一入学时间、统一上课时间、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评价,其核心是用工业时代“标准化”生产的方式来生产人才,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也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难以最大化发挥个体潜能。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现代学校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需要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借助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一批示范性信息化标杆校,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技术环境,跨越围墙、跨越社区、跨越城市、跨越地区构建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泛在学习空间,支持未来学习者大规模个性化学习。

二要促进未来教室由封闭到开放。未来教室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封闭场所,而是一个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灵活个性、开放终身的全新体系;不仅仅是硬件设备上的集成与管理,更是一个借助软件来协调硬件之间相互关系,扩展其中服务功能的系统。要以“智能化”的全新理念为引领,聚焦职业教育学习者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完备、多维、经济的学习环境。“完备”指未来教室不仅要对直接的教学环境进行建设,还要对间接教学环境有所考虑;“多维”指未来教室应该可以灵活地分割空间以适应各种教学活动的要求,并且兼顾了合作性和便捷性;“经济”指未来教室的建造应该将多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内,随时可被分割成多间报告厅、讨论室或教室。

三要促进未来实验实训室由实体到虚实结合。教育心理学指出动作技能的形成基于练习,不是生而有之。因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锻炼。传统实训教学投入高、损耗高、风险高,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未来实验实训室是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空间,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是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建设未来实验实训室,既要虚实结合,融合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提升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又要一校一策,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与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将未来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学校智慧校园整体设计相融合,面向区域、面向行业、对接产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共建共享,在尊重保护院校和企业知识产权与资源版权的前提下,保证未来实验实训室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持续应用,提高其利用率和应用效益。

(三)推动理念、教学和评价等媒介数治化转型

在实践活动中,媒介是各类工具、手段以及运用的程序方法。就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而言,其媒介涉及理念认识、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需要树立“信息化”理念认识、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实施“多元化”评价,革新职业院校治理体系。

一要树立“信息化”理念认识。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加速了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服务经济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的到来。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现代社会,不再是考试、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工业化时代流水线式的、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难适应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丰富人才培养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转变人才培养体系重心、优化人才培养体制,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沦为学习的机器。具体到职业院校也是一样。数字化时代,需要职业院校树立“信息化”的全新理念,聚焦学习者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起灵活个性、开放终身的全新体系,培养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二要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数字化带来的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等系列变化,正在重塑未来社会的面貌,给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提出更智慧、更精细、更高效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紧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开发以实带虚的纯虚拟资源、以虚助实的模块化资源、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资源,尤其要注重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形式,构建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双融合的虚拟仿真资源体系,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革新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方法。以“云课程+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为主的教育手段新组合,变革20世纪初巴甫洛夫等提出的“训练—知识检验—训练”的传统模式。

三要实施“多元化”评价。评价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职业院校评价,增强职业院校适应性,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回答好这个“时代命题”,职业院校要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院校评价的平台,实现评价主体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要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针对地提供指导与帮助,实现评价结果运用从“重分等”向“重诊断”的转变

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30期

作者:刘仁有

  • 领导讲话
  • |
  • 政策法规
  • |
  • 发展规划
  • |
  • 教学改革
  • |
  • 通知公告
  • |
  • 学籍查询
  • |
  • 入网查询
  • |
  • 成绩查询
  • |
  • 认证查询
  • 版权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中职网   中职网官网

    指导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0003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