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中职网),全国唯一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教育资讯

教育部发布会聚焦《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时间:2022-12-28
导读: 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教育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1+3+3”...

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1+3+3”系列重要论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总体情况。



陈子季表示,《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之重前所未有,主要集中体现在“1+3+3”的系列重要论述中。



陈子季指出,其中“1”,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的,“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之后作出的又一个带有总括性、指导性的重大论断。



第一个“3”,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3个重大战略举措。



第二个“3”,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包括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职业教育更好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3个重要努力方向。



职业教育新主张直击改革实践难点痛点



陈子季表示,《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



《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意见》立足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两个场域谋划部署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



《意见》在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



《意见》从办学形式和内容上作出新部署,鼓励支持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



教育部:“一体、两翼、五重点”,深化职教改革新举措



陈子季表示,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一体”,就是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区、市),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以点上的改革突破带动面上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优化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改革的载体。一方面,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五重点”,即围绕职业教育自立自强,设计的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二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五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介绍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情况。



欧晓理表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才能使类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社会评价稳步提升。”欧晓理说,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努力,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此外,职业教育专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老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初步形成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欧晓理指出,按照中央关于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



目前,已认定了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地培育了46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大批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产教系统性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硬件条件是基础,资金投入是保障。”欧晓理表示,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重点通过三个方面,切实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重大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支持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



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将优质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范围,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安排专项债券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金融服务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渠道,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职业教育项目,协调各地充分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统筹支持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在上述政策推动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得到提高。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叫响全国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了天津市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经验。



荆洪阳表示,天津市持续创新制度设计,先后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和“示范区升级版”,成功打造海河教育园职教示范窗口,形成行业办学、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继协同等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市,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在持续完善职教体系方面,天津市设立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完整的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海鸥现代学徒制”改革模式叫响全国。



持续强化内涵建设方面,天津市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以赛促学促教,连续十二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获得国家首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支撑产业引育,推动“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坚持以用立业,成立28个职教集团,率先推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高职专业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占比98.87%,年社会培训30万人次。五是持续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创并率先建成21个鲁班工坊,全面完成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非洲鲁班工坊建设任务。以职教帮扶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天津经验”,为中西部地区19省市培训万余名师资。



“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荆洪阳说。



建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天津进行了这些探索



荆洪阳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落实教育部对天津提出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领军者、新高地定位,破解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天津市将在五个方面深化体系建设,推动改革落地。



一是加强关键能力建设。完善工匠之师培养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教材和课程建设,建设一批师资培养培训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红色职教思政育人场馆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心。二是全面贯通人才成长通道。完善职普融通机制,探索中高职毕业生“学历+能力”双提升绿色通道,支持普通高校招收优秀中高职毕业生、生产一线优秀员工,建设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一批新型产业学院。三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对接天津“1+3+4”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开放式区域实训中心,助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四是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构建“会、盟、赛、展”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崭新平台,与世界分享职业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五是做优做强鲁班工坊。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大局,优化鲁班工坊海外布局,为“一带一路”合作国培养大批高素质、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落实好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努力以天津之为服务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荆洪阳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高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 奋力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冲锋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介绍了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的相关经验。



许建领指出,围绕深圳特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系。以“深圳故事”诠释中国道路,提升思政效度;以“深圳服务”融入学生日常,提升思政温度;以“深圳奇迹”增强“四个自信”,提升思政广度;以“深圳探索”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思政深度。培育德技并修、能堪当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此外,学校还对标区域经济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绿黄红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多专业融合和多技术整合,对标深圳“20+8”产业集群组建和升级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特色产业学院发展能级,探索构建“技术牵引、产品载体、理实融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四新”经济开发新课程,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立足深圳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联合头部企业共建“新课程开发中心”,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共同开发新行业、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四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专业变革、引领新课程建设,形成产业、技术变革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的良性机制。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名匠大师领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技术大师”“技能名匠”“管理优才”引培计划,设置“讲席教授”岗位,千方百计聚人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好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推进在职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培育一批德技双馨的“大先生”。



研制推广“深圳协议”国际专业认证标准,为世界职业教育事业贡献“中国方案”。研制面向职业教育中、高、本科各层级的“深圳协议”专业认证体系,推广基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微证书、国际课程学分,构建职业教育国际认证体系的“中国方案”。



打造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服务行业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幸福的贡献度。建设“职业教育师资能力培训中心”,打造职教师资培养的“黄埔军校”;建设“新技术新技能培训中心”,校企联合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转化与培训服务,为在职人员和新入职人员提供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建设“社区学习中心”,满足市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深圳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技能型社会。



加快学校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适应智慧教育新趋势,推动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提高课堂活力和教学实效;全面夯实学校数字化基座,建设沉浸式、智慧化实训体系,提升学生数字化工程实践能力;建设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项目,引领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以服务学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着力点,用创新思维、实际行动抓好《意见》落实,奋力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冲锋舟。”许建领说。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国中车集团彰显企业作为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王铵介绍了中车集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相关情况。



王铵表示,中车集团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牵头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机制。



积极发挥产业优势,为共同体内职业院校提供平台与资源。围绕中车“一核三极多点”业务,集团推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园,技术培训、技术课程进课堂,推动职业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实现优秀人才互动,人才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共建。



“持续萃取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技能等方面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让科技创新前沿、行业发展前沿与职业教育改革联动起来,实现协同发展。把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产业发展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王铵说。



此外,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作用,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车将在推动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办好中车直属职业院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努力建设“校企融为一体、产教充分融合、职培相互融通、育训有机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共同体内部,中车将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与其他职业院校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并做好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的匹配度。



教育部:将建部省协同推进机制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陈子季介绍,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一是点上突破,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样板。2023年初,先选择10个左右的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二是线上提升,围绕办学能力的关键条线,推出一批关键政策和重点项目。一方面,围绕“五项重点工作”,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国家级项目。另一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



三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用好《意见》的政策红利,在机制上注重考核,在组织上注重创新,在制度上注重激励。



教育部: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



陈子季就如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陈子季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同时支持高水平大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二是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三是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招生计划。四是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门办法,建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



“以上这些举措,我们想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就是: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陈子季表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的来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不同阶段、不同教育类型设计转换通道,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能力和自身发展情况在就业和升学中实现多次选择,也给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陈子季就“《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以前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有何关系,主要解决问题为何”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子季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出台政策非常密集,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此前一系列文件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经验,概括起来就是用系统化设计、工程化推进、协同化作战的思路,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职业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即如何干职业教育。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三是主体责任的问题,谁来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记者 张欣 见习记者 程旭)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 领导讲话
  • |
  • 政策法规
  • |
  • 发展规划
  • |
  • 教学改革
  • |
  • 通知公告
  • |
  • 学籍查询
  • |
  • 入网查询
  • |
  • 成绩查询
  • |
  • 认证查询
  • 版权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中职网   中职网官网

    指导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0003070号